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士兵同人]铭刻_18





  刚想到铁路,王庆瑞就提起这个人了。

  瞥他一眼,“放心吧,那小子精得跟鬼似的,谁活得都没他好。”

  “那就好。”

  故意拍了拍胸口,王庆瑞的动作换来了高建国给他p股上的一脚。

  “41码,有点小。”

  “啊?”

  王庆瑞一指自己屁股上的脚印。

  “我踢死你……”

  第十六节

  人,还真是种奇怪的生物。

  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现在的习以为常,高建国有时候常会想,战争带给他们的究竟是什么?

  只是,这些种种的想法,并不会对战争有什么影响,战争一直在持续,轮战的工作也没有停歇,85年,他们这支部队的作战任务完成,将撤离战场,而由下一支部队上前线了。

  命令下来后,高建国一边下令全部警戒准备与下一支部队接手的任务,一边想着关于对这场战争的总结。

  这场已经延绵了六年的战争,在作战中我方军队暴露了不少问题,随着战争的进一步升级,更加显示了出来。

  军队规模的过大,编制的不顺,官兵比例不便,领导班子年龄老化等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而突显出的这问题,也都在这场战争中一一的开始解决。

  上级提出了‘精兵、合成,高效’的部队发展计划,将军队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82年到85年,中国军队已经将铁道兵、骑兵、基建工程兵、防空兵、探照兵、司号兵等兵种撤编或改编,还在1980年初组建了我军第一只海军陆战队,1983年成立了预备役部队,1984年组建了陆军合成集团军。

  而根据高建国所得到的内部消息,在今年(1985年),部队还将继续裁减人员,并且,将把由过去步兵为主的陆军部队全被改编为多兵种合成的集团军。

  部队的改革势在必行,虽然知道这是必须的,但一想到很多人就这样将离开部队,高建国心里却有种莫名的伤感在里面。

  “团长?”

  临指外,有人喊了一嗓子。

  高建国放下笔,起身出去。

  “什么事?”

  “兄弟部队的首长来了。”

  “我知道了。”

  与他们换防的部队到了。

  紧张而严肃的与来者交接了防线,高建国所部全体延着他们一年来战斗过的路线撤离了。

  望着渐远去的山林,高建国慨然而叹。

  又有多少战士在这一年来的战斗中倒在了这里的山林河川,他们年轻的生命在年轻时代永远的铭刻在这里,未来,战争仍将继续,鲜血仍在流淌,生命也依然会不断的倒在这里,永远沉眠。

  我们年轻的战士们,你们付出的生命代价,我们现在都记在心里。

  可是未来,时间过去,还会有人记得在这里沉睡的你们么?

  我不敢肯定。

  或许我会记得吧!

  静静的远眺,高建国问着自己。

  1985年6月,11个大军区合并为7大军区,全军裁减人员100万。与此同时,几个与时代接壤发展的新兵种也出现了。

  而此时已回到北方的高建国接到了新的命令,他将负责成立一支新型实验类模拟蓝军部队,即后来被人们称之为的‘专业找岔部队’。

  第十七节

  一切从实战出发!

  这是组建专业蓝军部队时,上级对高建国给出的建军思想。

  此时,已撤回北方的这支部队进入了休整期,高建国却没有时间去打理家事,家中的事务只好交由妻子一人负责再把家搬回北京。

  尽管满怀对妻子和家庭的愧疚,但高建国还是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了如何组建专业蓝军部队的工作上。

  初期阶段,上级给高建国的只有一个团级编制和一些资金,至于其他的,只能由高建国自己去想办法了。

  “……叔,帮帮忙……”

  “……兄弟,帮帮忙……”

  那一阵子,高建国就象是敲着莲花落的某种人,四处化缘,几乎把他认得的、找得到的,可以拉上关系的部队关系全都用上了。

  “你小子,还真会敲竹扛……”

  “高家小子,别再让我看到你……”

  此类吼骂也是层出不穷的让高建国装作听不到,下回找机会还会登门。

  当然,在高建国原任团的范围内,高建国也毫不犹豫的开始了抢人大计,教导员一边心疼的看着高建国的手指在名单上一划拉一拨人的抢,一边又觉得老高也真不容易,这个矛盾啊,挤得那时的他眉间都多了几道纹。